4月26日,交通运输部举行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就交通运输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冷链物流运输、近期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介绍,总的来看,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为稳定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支撑。
一是客运受疫情影响低位运行。一季度,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5.4亿人次,同比下降22.5%。全国36个中心城市完成客运量109.1亿人次,同比下降10.7%。高速公路小客车出行量为46.3亿人次,同比下降13.4%左右。
二是货运总体平稳,累计保持增长。一季度,完成营业性货运量112.9亿吨,同比增长1.5%,增速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其中公路完成81.5亿吨,同比增长0.4%;水路完成19.3亿吨,同比增长5.2%。
三是港口内外贸走势差异明显。一季度,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6.3亿吨,同比增长1.6%。其中,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4.6%;外贸吞吐量同比下降4.7%,主要受煤炭、原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进口减少影响。
四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360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有效支撑宏观经济稳增长。其中,公路完成投资4810亿元,同比增长11.8%;水路完成投资310亿元,同比增长5.4%。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舒驰介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冷链物流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在生鲜食品、农副产品、疫苗、药品等诸多领域,冷链物流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冷链物流运输加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几年来,全国冷链运输车辆保有量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截止到2021年底,已达34万辆,冷库容量达1.96亿立方米,冷链运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组织模式不断创新,为冷链物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冷链物流运输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一方面,要优化枢纽、港、站冷链设施布局,另一方面,要完善产销冷链运输设施网络。要结合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建设,依托所在地的货运枢纽、主要港口、铁路物流基地、枢纽机场,统筹规划布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拓展冷链物流运输服务功能,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在城市和乡村的产销地,要进一步改善冷链物流的设施条件,着力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二是推动技术装备更新升级。要在运输工具专业化和运载单元标准化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冷链运输车辆按规定配备制冷和温度监测设备,推广应用标准化周转箱、托盘等运载单元,推广应用智能化温控设施设备。
三是创新运输组织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公路冷链专线、冷鲜航班等运输模式,培育冷链运输骨干企业,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建设网络货运平台,优化整合产品、冷库、冷链运输车辆等资源,提升冷链运输服务品质。
四是健全冷链运输监管体系。包括研究制定道路冷链运输管理规定,完善冷链物流细分领域运输服务标准规范,建立冷链运输追溯管理制度,加强冷链运输市场动态运行监测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冷链运输监管水平。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舒驰介绍,近一段时期以来,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备受各方面关注。相比4月初,当前全国干线公路大动脉基本打通,运力运量指标持续向好,上海等重点地区物流保通保畅逐步好转,过度防控问题整改取得初步成效,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持续加强,全国物流不通畅的问题逐步改善。
从全国物流保通保畅运行数据来看,4月25日,全国货运物流继续保持恢复态势,总体平稳有序。其中:铁路运输货物1112万吨,环比减少0.09%;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719.64万辆,环比上升7.72%;全国重点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64.4万吨,环比下降6.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2.5万标箱,环比下降0.1%;民航保障货运航班618班,环比下降6.4%;邮政快递揽收2.96亿件,环比上升5.7%,投递2.86亿件,环比上升1.8%。
在服务区、收费站关停方面,截至4月25日24时,全国共关闭高速公路收费站8个,占比0.07%,较前日减少2个。全国共关停服务区32个,占比0.48%,较前日增加3个。北京、天津、山西等23个省(区、市)已无临时关闭(关停)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
在通行证办理方面,截至4月25日,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22个省份已启动全国统一式样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明显改善,上海港集卡通行证稳步实施。
与此同时,根据12328服务监督热线等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当前物流保通保畅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地区仍然简单以车籍地或途经地为依据限制通行;部分地区对司乘人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号的货运车辆仍然一律劝返;部分地区核酸检测结果不互认,“即采即走即追”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涉疫地区对车辆通行要求不清晰,防疫检查要求“层层加码”,限制货车通行。
下一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持续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在保障交通网络畅通上持续发力,确保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应开尽开,同时推动规范设置防疫检查点。二要在实施精准管控上持续发力,避免粗放管控,禁止重复核酸检测,落实“即采即走即追”制度,便利解码申诉服务。三要在支撑区域经济运行上持续发力。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全力畅通交通大动脉和物流微循环,加强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四要在提升物流配送效率上持续发力,加强城乡配送和邮政快递保通保畅工作,强化末端配送,保障运输“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严防网络阻断造成邮件快件积压。五要在从严做好物流领域疫情防控上持续发力,加强常态化防控,严防疫情外溢。此外,还要强化跟踪督办,进一步做好重点企业供需对接、关心关爱从业人员等工作,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落实好物流保通保畅各项任务。(来源:运输经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