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谈经论道>客运站综合开发 | 顺应消费升级 打造主题车站

客运站综合开发 | 顺应消费升级 打造主题车站

  我们正身处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交通强国战略指引各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传统道路客运也已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连接线和接驳点。在此情形之下如何遏制道路客运急剧下滑的颓势?只有透视市场需求变化,打造主题车站,连接“长和短”,畅通“城与乡”,通向“小而美”,从尾部补头部,挖增量补存量,找游客补旅客,用特产补三产,盘活站场、车辆等闲置资源,以全面深度赋能最大化地激活全员自救的创业热情,或许这才是车站新功能、商誉再增值的有效路径。

新车站承担的变革使命

  弥补客运线路日益减少的缺口。减线、减车、减班已成为客运企业的新常态,已经锐减甚至逼近到低于盈亏平衡点,而成本固定且持续攀高,这一低一高让许多客运企业入不敷出。唯有把景区直通线作为增量来培育,用“景+酒+X”产品组合引爆需求(X包括各种车型、特产、餐饮等菜单式选项),运用大数据平台有效识别和分类供给,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制服务。
  弥补站场流量日益减少的缺口。大流量是客运站场商誉增值的关键,没有人气的车站必然关停并转。旅客的减少必须通过其他人流和物流来补充,可以引入电商,突出特产,相互转换,用客运班线联结,用城乡公交配送,把地方特产售出去,把各地特产引进来,形成热卖、基地、中转、配送一条龙,在服务经济内循环中发挥客货集散的双重功能。
  弥补单车营收日益减少的缺口。以需求分类的定制服务和大数据支撑的往返配客是主攻方向。有别于传统客运班线和城市旅游公交及旅游定制团,各联盟成员单位借助旅游集散中心集采互推的市域间或市县域间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多消费要素自由组合,推出景区直通车,成为一站式服务的集采分销商,靠性价比高、服务响应快来吸引眼球和行商天下。
  弥补员工收入日益减少的缺口。人员多、人才少,高素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现状和困境,一岗多职、一岗多能已成常态,坚决打破“大锅饭”现象,存量兼顾公平,增量业绩考核,突出业绩扁平化管理,全员分销提成性奖励,让想事、做事、做成事成为企业主流文化。

新车站蝶变的理念支撑

  传统客运的计划经济痕迹深重,重管理轻经营,缺乏竞争缺少活力,企业必须整体加速从“大而强”到“小而优”的理念蝶变。网络车站、定制车站、移动车站成为传统车站的重要补充,加速产品公共化向服务定制化升级,融入市场,深入客群,既要用标准产品服务好大众,更要用长尾理论寻找尾部小众,精准分类、精心定制、精益生产。要加速品牌多样化向平台电商化升级,客运企业多小散弱、各自为营的僵局必须打破,以合作为基石,以资本为纽带,以共赢为根本,借助T3等智慧出行生态平台,加盟连锁、分工协作、互惠互利。要加速管理信息化向运营数字化升级,信息化管理是基础,数字化运营是绩效,融合线上线下,激活数据客服跟进,从出行单一服务延伸到管家式服务全供给。要加速活动奖励型向市场成长型升级,立足企业成长这个大局,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不局限于一时一处的活动性成果,拉长周期,拉升趋势,持续成长。

新车站功能的跨界融合

  “运游集散地”,促存量增产。收缩、优化现有的客运站场布局,把小站房、大停车场作为基准,增设宣传、推广、文创等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并共享经营,互为补充,着力于规范散客旅游市场确保安全出游,全力打造社会化公共旅游服务平台,形成旅客、游客的互补互换,车流、人流、信息流相互交织。
  “电商创业园”,促增量增效。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深远影响并改变着消费模式,一方面是大众网购需求的激增,另一方面是个体触网销售的茫然,迫切需要专业系统的电商辅导孵化,承载个体创业和政府推动的双重使命,“电商创业园”正赋能车站新功能。可以最大化地清空车站行政办公区域,开办“创客”大学,配合政府部门人才培养与再就业,辅导本地企业、个人商户触网转型,规范电商业务,多层级培养电商经营人才,全力把车站打造成以“网上交易为主,实体经营为辅,配套服务共存,创客培训促进”的新型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区,实现“线下展示、线上下单、域外联结,域内配送”的全融合。
  “特产展销馆”,促会展经济。以车站宽敞的售票或候车大厅为承载主体,建设多功能特产展销馆,依托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农产品企业品牌意识,引导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入公用品牌运营体系,图文、视频展播地方特色农产品,为农业企业、合作社、经销商、团购客户提供交易、洽谈、订货、物流配送等一体化服务。例如,可以联合南通邮政正在搭建的“通吃天下”和“南通名优”农产品专区,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优势,建立“通吃天下”产品引入机制,严控南通农产品质量,构建“通吃天下”品牌战略体系。
  “快递中转站”,促城乡融合。随着电商创业园的入驻,仓储物流业务激增,闲置的停车场可以扩大分拣中心,通达的汽车班线可以发展今日速达业务,富足的车站职工也能转换成他们最后一公里配送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势必吸引各大物流公司跟进,“四通一达”物流企业的集结,又进一步带动客运站的人气和活力,对配套三产的业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020年7月颁布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明确了“经营者在不改变客运站基本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客流变化和市场需要,拓展旅游集散、邮政、物流等服务功能”。这一规定给传统客运站与快递物流业的联姻提供了政策依据。
  “研学集中营”,促素质教育。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过去对学习成绩的单纯追求到更加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在众多因素促使下,“研学游”火速升温,传统汽车站可以利用现有站房、设施和废旧汽车,打造交通安全、汽车文化、科技体验、亲子教育等课外移动课堂,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实景中感受传统文化、交通发展和安全常识等,客运企业要在致力于学生劳动素质提升中发展研学新业态。
  “广场夜经济”,促休闲消费。随着全国夜市和地摊经济的兴起,各地夜市经济圈逐步形成。各客运站都地处闹市或交通枢纽,既有原来客流的积淀,又加上电商创业园及快递中转站的引流,再结合特色“大巴亭”风格,合理布局车站广场夜市经济,既是对国家“六保六稳”工作的响应,也是对地方经济的拉动。
  新功能必将赋能新车站商誉增值,但实施过程必然是艰辛曲折的,需要企业经营团队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认识上突变、行动上一致,增强紧迫性,发挥主动性,体现灵活性。推进路径要因地制宜,以近及远、以内促外、以点带面、以上率下、以新换旧、以小博大做出示范,让政府部门看到城乡客运拉动下的虹吸效应,增强道路客运企业在经济双循环中的基础性、服务性作用,以新作为夯实新地位。(来源:中道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