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谈经论道>后疫情时代道路客运发展趋势及思考

后疫情时代道路客运发展趋势及思考

  三年疫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越来越多的旅客基于安全、便捷的考虑,更愿意釆用私人小客车出行,从而导致私人小汽车出行大幅增长;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道路客运恢复速度最为缓慢

  (一)私人小汽车出行大幅增长

  疫情发生以来,公众出行呈现"非必需不动、若必需少动、增加自驾出行”的特点。为控制疫情的扩张,各地釆取了不同程度的交通出行管控措施,以减少人员的流动,人们考虑安全问题,大多数会选择私家车出行,而对铁路、公路、民航等公共客运出行方式需求明显下降,使得使用客运交通方式需求减少。

  根据百度地图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期间,全国日均迁徙规模指数为569,比2022年同期增长29.2%,比2019年同期增长20.5%,这说明旅客出行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并且有所增长,但是全国营业性客运量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这说明在旅客出行全面恢复的情况下,公众大多数釆用私人小汽车出行。

  高速公路车流量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23年春运期间,全国高速公路车流量持续增长,达到13.8亿辆,日均车流量达到3460万辆,比2022年同期增长14.3%,其中小客车流量11.8亿辆,日均车流量达到2960万辆,比2022年同期增长17%,比2019年同期增长18.6%。

  (二)在综合运输中恢复速度最慢

  疫情发生以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营业性运输方式都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是不同运输方式受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其中道路客运受影响最大、恢复最为缓慢。

  2023年春运期间,全国道路客运发送旅客11.69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912万人次,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55.8%,恢复到2019年的47.5%,道路客运是几种运输方式中恢复最慢的运输方式。而在同期,铁路、民航已经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85%、75.8%,而根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百城百站”数据,2023年春运期间,全国“百城百站”发送旅客1009.7万人次,同比2022年下降2.67%,同比2019年下降71.88%。

后疫情时代道路客运的发展趋势

  后疫情时代道路客运整体呈现运营定制化、客车小型化、服务线上化、产业融合化、经营规模化、线路短途化的趋势。

  (一)运营定制化

  灵活是道路客运的最大优势,道路定制客运正好可以发挥"门到门”的比较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旅客欢迎。随着公众出行需求的变化以及2021年《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明确了道路定制客运相关要求,道路定制客运正逐渐发展成为道路客运的主要运营模式之一,一些地区甚至提出了定制客运+城乡客运的道路客运体系结构。

  (二)客车小型化

  从车辆结构看,道路客运需求大幅下降、出行需求又呈现碎片化和定制化的特征,但是道路客运车辆车型并未迅速适应这种需求变化。2020年,我国营运客车总量为61.3万辆,平均客位数为30.1个/辆,其中大型客运平均客位数为44个/辆,比2014年还增加了1.7%,目前的车辆结构难以适应目前客运需求变化。随着客运需求下降和需求的个性化,而受人们出行方式和需求升级的影响,定制客运、旅游客运、城乡客运等客运组织模式对小型客车需求将会增加,而大型客车将进一步减少,逐步回归合理的数量。大客小型化、小型客车乘用化将是道路客运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7~9座客运车辆将可能成为客运市场新的潮流和主流。

  (三)服务线上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出行习惯的变迁,众多行业都在从线下走向线上,道路客运行业也不置身事外。道路客运服务线上化可以降获客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营销效果,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近年来,道路客运行业呈现服务线上化的趋势,部分道路客运企业转型为互联网+道路客运企业,涌现出巴士管家、愉客行、海汽等互联网服务平台;盛威、携程、同程等传统互联网企业也积极进入道路客运市场,积极推动道路客运服务的线上化。线上化经营是大势所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预见,谁的线上化经营能力强,谁就能赢得更多旅客和市场份额。三年疫情进一步促进线下业务往线上转移,未来线上经营与线下经营,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四)产业融合化

  道路客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行业的特征日益突出,道路客运行业呈现出与各产业日益融合发展的趋势,现阶段道路客运与部分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客货邮融合、汽车客运站综合开发等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未来随着道路客运需求下降,道路客运作为一个独立行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更多的需要将道路客运积极向相关产业靠拢、为相关产业提供服务、推进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服务产品等要素与旅游、物流、商业等融合发展,整合相关资源,推动道路客运与产业链上下游和前后融合发展。

  (五)经营规模化

  近年来,我国道路客运市场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规模化道路客运经营主体数量有所增加,市场主体结构有所优化,但是总体来看,我国道路客运市场主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仍然突出,规模化经营业户数量增长缓慢,户均拥有道路客运车辆仅有23.4辆,2012-2019年仅增长4.1%,远少于城市公交户均167.8辆的规模。即使在规模化的企业中,也普遍存在挂靠、承包等“伪集约化”经营。随着道路客运市场需求下降,个体经营者和小型企业将加速离开道路客运市场,道路客运市场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六)线路短途化

  从线路结构看,道路客运班线数量逐步减少,但是中长途线路数量仍然较多,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开通客运班线15.3万条,其中一类线路1.2万条、800公里以上线路2855条,800公里以上道路客运班线同比“十三五”末减少52%。长途、超长途道路客运线路在与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中,不论从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很多长途、超长途线路往往依靠站外揽客、途中上下客、不按规定换驾或停运、疲劳驾驶来维持运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未来道路长途客运不论是政策要求还是旅客需求和企业经营方面来看,都很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道路客运市场主体将是短途客运市场


后疫情时代道路客运发展建议

  (一)明确道路客运发展方向

  1.道路客运线路发展方向

  一是坚持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道路客运比较优势。一方面,充分发挥好道路客运在中短途城际出行中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城际快速道路客运,推广舒适度高的客运车辆,进一步提升中短距离道路客运出行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综合运输大通道上充分发挥好高铁、民航的“护航”“伴生”作用,发展“公铁联运”“空巴通”等联程运输。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丰富拓展道路客运运营模式。一方面,打破传统客运“人归点”的组织模式,鼓励和规范发展定制客运,聚焦服务经营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加快道路客运车辆“去大型化”进程,更好地适应当前道路客运市场小批量、多批次的需求特点。

  三是坚持融合发展,推动道路客运与相关产业互促共进。一方面,聚焦运游融合发展,推动道路客运服务与旅游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实现以游促运、以运促游;另一方面,聚焦客货邮融合发展,增强农村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坚持智慧发展,推进信息化技术在道路客运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入推进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应用,提供无接触式、无纸化客运服务,持续改善乘客出行体验,更好地满足乘客快速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

  2.汽车客运站发展方向

  一是更加突出一体化导向,形成级配合理地客运场站布局体系;优化综合客运枢纽、等级客运站、便捷车站选址,打造级配合理的客运站布局体系。

  二是更加突出综合化应用,形成功能多元的客运站服务体系。优化调整空间布局和功能区设置,拓展旅游集散、快递物流、汽车后服务、商业服务等功能,推动以商养站、盘活资源。

  三是更加突出数字化服务,形成智能高效的客运站运营管理体系。以综合客运枢纽和等级客运站为重点,打造智慧车站,推广普及道路客运电子客票。

  (二)加强道路客运综合运输衔接

  加强道路客运与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的衔接,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构建综合客运出行网络。积极发展公铁、公空联运等联程运输模式。

  一是加强场站衔接,推进已有场站设施的联运服务功能改造,对没有设置公路客运站的机场、火车站,积极推进公路客运配套服务功能建设;推进设置在汽车客运站的城市候机楼建设,推进依托城市候机楼的空巴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积极推进在机场、火车站设置便捷车站、招呼站。

  二是完善道路客运相关政策。完善道路客运班线许可制度,对起讫点一端在民航机场、火车站的省、市际道路客运线路优先许可,跨省往来于机场和城市候机楼、火车站与汽车客运站之间的道路客运班线审批应简化流程。

  (三)加强道路客运与产业融合

  一是促进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加强与旅行社景区景点等机构的合作,推动交通出行与旅游产业链的优化整合,打造“运游一体“的运游融合服务产品。

  二是促进农村客运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村客运经营主体统筹各类农村运输资源,推进集客运、货运、邮政、供销、快递、物流、电商、旅游及农村公路管养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运输服务站点建设,探索“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客运发展新模式。

  (四)促进汽车客运站综合开发利用

  一是鼓励客运站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开展综合开发利用,拓展商贸、金融、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功能,打造多功能综合型客运站。鼓励客运站通过改扩建形成一批内设旅游集散中心、具有示范意义的等级客运站。

  二是推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枢纽场站用地综合开发的通知,推动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综合开发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存量枢纽场站进行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用地利用效益,实现综合开发收益反哺运输。

  三是积极探索多业态的综合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利用自身重资产、线下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土地、置业开发,在汽车运维、新能源车维保等方面积极探索,充分发掘企业自身的运营资源价值。

  (五)推进道路客运智慧化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道路客运电子客票。科学制定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推广普及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推进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普及应用,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三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开展道路客运电子客票服务。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客运智慧化发展,整合企业、管理部门等多个主体,客运、货运等多个领域,实现运营、服务、监管一体化,有效解决农村交通运输信息不对称、需求分散、经营主体多等问题强化综合信息服务、线上线下融合、预约响应服务。

  (六)统筹道路客运发展与安全

  一是准确把握道路客运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安全与转型是道路客运发展两个最重要方面,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安全是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行业发展重中之重,也是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转型。转型是道路客运安全发展的物质保障,道路客运行业发展得好,才能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二是统筹推进安全与转型发展。首先要科技赋能,强化前沿关键科技在行业安全生产中的研发应用,推广卫星定位系统、主动安全驾驶技术、智能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道路客运安全水平,着力提升载运工具和装备安全水平。其次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管理,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最后要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抓好安全风险辨识和防控,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落实防控措施,系统性消除各类安全风险。
                  
                作者: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运输服务室主任 龚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