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谈经论道>道路运输行业年度重点问题及建议

道路运输行业年度重点问题及建议

  道路客运与站场

  问题:道路客运领域黑车违法运营、网约车违规运营等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黑车违法运营、网约车违规运营等,已经成为影响道路客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黑车、网约车等利用平台化手段,让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更加隐蔽,客运企业自身已经难以通过传统维权途径正面应对。

  建议:加大道路客运非法违规运营精准协同治理打击工作力度。根据《关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切实加强道路旅客运输非法违规运营精准协同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国家层面多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包括路网通行信息、微信群组信息、群众举报信息等,加大精准“打非”力度,并视情发布协同治理成效,为推动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充分运用媒体渠道,以及汽车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车载视频播放设备或电子宣传屏等载体,大力宣传非法违规运营的危害性,加大非法违规运营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引导社会群众自觉抵制乘坐非法违规运营车辆。

  货运与物流

  问题:货车司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当前,由于从业环境和雇佣关系等限制,货车司机缺少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保险覆盖率低。

  建议:一是针对与货车司机存在雇佣关系的企业,协调有关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企业缴纳货车司机社会保险费的工作方案,督导企业依法与其雇佣的货车司机签订劳动合同,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组织,保障货车司机的劳动权益。二是研究货车司机劳务派遣风险防范措施,切实解决用人单位可能遇到的安全责任问题。三是将货运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动货车司机在经营所在地参保,提高货车司机参保的公平性和便捷性。四是鼓励网络货运企业建设互助救援平台,解决货车司机在劳动过程中面对各种救援需求。

  国际道路运输

  问题:国际道路运输境外应急保障服务体系尚需建立。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国际道路运输企业境外运输业务持续开展,跨境公路运输的应急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逐步凸显。

  建议:一是建立并完善国际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划分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境外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管理的职责权限,形成国家层面与各省市级交通运输部门的上下联动。二是设立统一的供应链管理组织机构或利用现有机制实现发改、交通、工信、财政、海关、金融保险等部门的协调,建立完善应急服务保障预案和配套体系,建立跨境公路运输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应急协调机制,切实提高供应链服务的保障能力。三是加强企业与跨国物流集团、龙头供应链企业建立战略协作,提高企业自身在国际供应链协同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四是鼓励推动行业协会加强与国际组织的沟通合作,增强国际合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助力构建跨境运输应急保障服务体系。

  城市客运

  问题:纯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更换高峰期来临,亟需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预防保障机制。纯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报废年限为3至5年,当前大部分城市在用纯电动公交车的使用年限均已接近或超过5年。2023年以来,多地出现车辆动力电池大批量续航不足、衰减严重,进入集中批量更换高峰。但是各地财政未足额预留动力电池批量更换资金,且缺口较大,短期间内无法从政策层面、资金层面予以解决,严重影响城市公共汽电车的正常更新运营保障能力。

  建议:建立动力电池预防动态评估机制,动态掌握车动力电池健康状况。探索建立“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动力电池健康状况定期评估与报送机制”,城市客运企业定期核准报送数据至地方交通主管部门,使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时掌握车辆动力电池应用状态,合理规划动力电池批次更新周期计划。同时,便于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根据企业动力电池应用状态,提前评估购置更新规模,同时做好相关应急保障预案,并与地方财政等部门统筹协调更新资金预拨付,避免因短期大规模替换更新对运营组织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

  出租汽车

  问题: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助推市场低价竞争,驾驶员权益难以保障。部分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采取了“一口价”、“特惠价”、“首次预约免单”及派发各种优惠券等方式,变相降低运价,同期驾驶员普遍长时间接不到普通订单,驾驶员权益难以保障,也加剧了网约车市场低价竞争。

  建议:规范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企业市场竞争行为,保护驾驶员合法权益。一是指导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科学合理确定网约车的发展规模,控制网约车投放量,保持适当的巡游车与网约车投放比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二是加强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监管,督促平台不得采用明显低于市场成本的价格竞争,不得将实施的打折、优惠带来的损失转嫁给驾驶员,维护市场稳定秩序。三是引导平台关爱出租车司机,鼓励平台在长时间交通拥堵、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时降低或免于抽成,提升网约车服务质量。

  汽车租赁

  问题:小微型客车租赁网络平台发展速度较快,需重点关注并强化规范管理。当前,由于缺少对租赁网络平台监管政策依据,个别平台存在组织开展恶性价格竞争、恶意坑害承租人、对入驻平台的租赁企业和车辆审核把关不严格等行为,扰乱行业正常经营秩序,不利于网络租车平台规范化发展,同时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建议:一是研究出台对租赁网络平台的管理政策,从资质条件、经营服务、监督管理、信息安全、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导网络平台企业规范发展。二是指导行业协会组织研究制定租赁网络平台服务规范,对入驻企业和车辆、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管理的方面做出规定,提升平台企业的服务质量。三是深化开展行业自律工作,引导租赁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入住租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建立租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奖惩制度,积极引导租赁企业通过诚信守法经营。

  危险品运输

  问题:从业人员诚信情况难掌握。目前企业在招聘、用工环节中仍存在对驾驶员等从业人员诚信、受处罚情况,以及个人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掌握的问题,导致信用不佳、个人信息存在问题的驾驶员长期在行业内工作,给企业用工造成较大风险隐患,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和高质量服务。

  建议:进一步提高危险品运输驾驶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社会信用、技能考核信息的开放程度。在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下,进一步方便行业、企业、个人等有关方查询诚信记录。一方面可以促进降低相关人员对行业安全生产带来的事故隐患,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危货运输从业人员的优胜劣汰,倒逼驾驶员日常守法诚信行为,从而推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件运输

  问题:支撑大件运输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大型装备的设计、制造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件货物运输需求市场持续向好,但由于长期缺乏完善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等原因,大件运输安全生产所需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高质量发展仍存在短板。

  建议:完善大件货物运输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软硬件顶层设计,提升大件货物道路运输服务体系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规划设计,重点就现有和新建的路网以及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前瞻性优化布局,打通国家战略运输大通道。二是健全大件货物道路运输体系,建立部门间大件货物运输管理协调机制,解决跨区域、长距离大件运输“上路难”、“审批长”等问题。三是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信息化水平,加大政府间数据共享,为企业提供公路技术标准、重要桥梁隧道性能参数、运输线路等信息。

  集装箱运输

  问题:市场需求萎缩、营商环境复杂,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经营仍未走出困境。随着疫情的结束,集装箱运输市场复苏态势并不理想,大部分道路集装箱运输企业营收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利润微薄。同时,国家“散改集”实施方案发布后,各地推进集装化、标准化运输模式进展不一,很多地方未给予实质性措施推动,在道路集装箱运输装备和技术革新方面也缺乏相关引导政策。

  建议:加强政策督导和落实力度,保障集装箱运输企业更好发展。一是针对我国道路集装箱运输民营企业众多的实际,结合国家连续出台的若干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精神,督导各地加快推动“散改集”,强落实、抓实效、办实事,助力集装箱运输企业更好发展。二是有关部门重视部分集装箱运输企业运输费用回款难的问题,缩短企业回款周期,缓解企业经营资金紧张现状。三是建议各方持续改善和提高集卡司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进一步提升“司机之家”等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设置和服务配置,保障从业人员相关权益,便于车辆的停放和维护。

  机动车驾驶培训

  问题:教练员从业资格证取消后新管理模式亟待建立。根据“大走访、大调研”工作显示,除少数地方外,大部分驾校为节省成本采用挂靠经营模式,对教练员完全无约束力。教练员从业资格证取消后,岗前培训、继续教育、质量信誉考核都无法有效落实,仅通过“应试”培训出来的驾驶人缺乏合格的驾驶技能和意识,存在极大的违法和事故隐患,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

  建议:加强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职业素养和从业水平治理,鼓励行业协会出台以服务承诺为代表的行业自律公约标准规范。一是重新评估和审视教练员管理问题,研究建立综合性、多手段、可执行的治理措施。二是尽快推广行业标准,鼓励驾校应用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技能和素质要求规范,守住用人底线。三是鼓励行业协会以团体标准规范和服务承诺自律为手段,引导优秀驾校在严把岗前培训、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信誉考核关口等方面示范带头,带动更多驾校扭转当前教练员“失管”的无序状态。四是加强对行业协会团体标准规范和服务承诺自律工作的指导,建立政府采信和行业推广机制。

  服务综合运输

  问题:综合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及自身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我国现有物流枢纽设施大多分散规划、自发建设,普遍存在协同衔接不顺畅、市场环境不完善、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一些已建成的物流枢纽经营方式较为落后、功能单一,物流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建议:进一步完善布局规划,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水平。一是建议进一步落实《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相关要求,做好物流枢纽的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完善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二是加强重点货运场站周边的路网改造、优化,提升车辆运输通行效率;三是提升枢纽场站数字化管理水平,通过搭建多式联运数字化管理平台,合理调度运力、有效提高园区仓储资源利用率,更好实现园区货物的集散;四是进一步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物流枢纽做大做强,在物流运行体系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汽车后服务

  问题:新能源汽车因采用新的营销模式,对传统4S店的经营及人才队伍形成较大挑战。新能源车大多采用非授权形式进行销售,直接导致4S店营业收入下降;同时,维修保养的内容、频次和价格也都有所变化。新能源车配件相对较少,给配件提供商的经营销售带来影响。由于对人员需求的减少,造成人才的加速竞争,传统燃油车服务人员销售新能源车亟需相关业务知识。

  建议:政府重视并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一是指导传统4S店要适应转型,优化资源,对事故及维修保养需求及时响应,提供上门、配件更换、换电、代步车等服务。二是支持企业打造新能源车专业型人才队伍,建立保险、金融、售后维修、换件换电等大售后服务生态圈。三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对报废新能源电池进行回收、再制造、再利用,降低浪费和污染环境。

  文化与品牌建设

  问题:道路运输文化建设氛围和传播途径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重效益轻文化、重创建轻推广、重形式轻创新等现象,同时缺乏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传递正能量的有效渠道及措施。

  建议:一是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打造各具特色的道路运输品牌。二是支持行业协会组织通过搭建交流活动平台,多方共同深入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完善保障机制体制,切实加强党建对行业文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形成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政工部门具体负责督促落实、全体提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对道路运输创新服务的认知。

  装备与节能

  问题:智能网联商用车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安全生产需要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要达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特别是高级别自动驾驶距离人们的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法规政策、成本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和道路测试与准入等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方面需高度关注。

  建议:坚持“车路协同”创新发展,加大路侧设施建设。一是出台相应政策,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技术方面研发、测试,通过车、路网络互联协同进行环境感知信息共享交互,提升车辆运行安全性。二是加大路侧设施建设,建立车辆与道路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车辆对道路环境的感知得到延伸,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同时,可以减少车辆主被动安全设备的重复投入,降低成本。三是智能网联商用车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过程中,安全责任划分和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问题:城市容量测算标准缺失,宏观调控科学管理和地方主管部门监管存在难度。城市容量是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引导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进行车辆投放和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行业市场秩序管理的源头所在。但是,目前地方管理部门在车辆投放时,因测算模型、测算指标等不统一,导致测算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随意性,不利于宏观调控科学管理,增加地方主管部门监管难度,也影响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建议:制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城市容量测算行业标准,指导地方城市科学合理引导投放。一是以城市面积、人口数量、城市特征、道路交通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等要素为基础,同时考虑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特殊条件因素,建立城市容量测算行业标准;二是指导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开展广泛调研并做好相关团体标准研究,为出台行业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和政策储备,共同为城市投放车辆数量提供测算依据。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